威海薪火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专注党性教育培训 红色文化传承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13361190723 13361190723
当前位置:主页 > 基地介绍 > 文登乳山基地 > 红色基地 >

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

文章出处:未知 人气:发表时间:2022-03-23
 






代代相传的英雄“烽火”

天福山自古有“天赐福地”之称,故名天福山,现在是省级森林公园。天福山所处的驾山山脉是文登东部最高峰,这里丛林茂密,环境隐蔽,没有当地人做向导,外地人很少进山。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此组织和领导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这是山东省首次在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天福山由此成为胶东的“井冈山”。
 
如今,保存完整的中共胶东特委临时会议遗址、傲踞山顶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仍诉说着那段胶东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慢慢行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能够感受到一树一瓦一石都浸透了沧桑、沉淀着深厚的革命印迹,让人心潮澎湃。


革命火种在这里燃起



1936年,理琪经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西字城人邓汝训介绍去文登工作。当年1月,理琪化名“王奇”,打扮成一名卖文房四宝的商人,乘船由上海辗转来到文登西字城村,暂住在共产党员刘其章家中。2天后,理琪找到邓汝训家,向邓家人出示了邓汝训的亲笔信。为掩护身份开展工作,理琪后来便在邓家住下,拜邓母为干娘。邓母贤惠明理,对他视同己出。




过了一段时间,理琪被护送到3公里地以外的沟于家村张修己家(即中共胶东特委旧址所在地)。至此,理琪才完全和胶东党组织接上关系。
 
理琪到来后不久,成立了文登县委,并组建起中共胶东临时特委,他带领大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迅速让胶东党的各级组织得以恢复和发展,广泛发动群众,为天福山抗日武装成功起义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基础。
 
1937年12月24日,天福山起义爆发,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
 
胶东特委临时会议会址,同时也是天福山起义的指挥部,因此选定这里。会址是一座至少有170年历史的老屋。起义当天拂晓前,理琪在这里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起义仪式的程序、部队编成及干部安排、部队训练,武装宣传等事项。
 
开会期间,房东喜得贵子,理琪应邀为孩子起名“新民”,他坚信革命会成功,孩子一定会成为新社会的公民。开会的人都认为这是个好兆头。新民至今健在,天福山起义的日子就是他的生日。
 
胶东特委临时会议会址南面不远处是竖旗地址。当年,起义队伍高呼口号,围绕小山和玉皇庙一周,在前面升起“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军旗。
 
2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说:‘天下这么多山,名字最好的是天福山。’他在旁边找了一块石头,说这是我们军旗升起的地方的石头,带回去要摆放起来。2017年八一前夕,文登区委领导带队到南部战区慰问演出,我们慰问了6个旅,他们都表示天福山永远是部队的根,天福山永远是官兵的精神高地。



在天福山海拔最高处,矗立着一座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塔高12.24米,象征着起义时间1937年12月24日。塔身镌刻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八个字出自郭沫若之手。
站在纪念塔前,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艰难而漫长的革命道路上,凝结着众多革命志士的鲜血和期望。据统计,在胶东牺牲的烈士有76000多名,其中威海有23271名,文登有7900名,是山东烈士最多的县,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

胶东第一枪从这里打响



1937年,于得水率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员参加了天福山起义,在新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担任第一大队大队长,成为攻打牟平县城的主力。此时,化名为林得胜的他毅然改名为“于得水”,他说:“我这条命是群众给的,我能幸存下来,是群众保护了我!我这条‘鱼’,什么时候也不能离‘水’!”一次敌人追捕光着膀子的于得水,在田间劳动的群众,也都脱下上衣跟着跑。跑到安全地带,于得水回头连连鞠躬。群众在他的背后用脊背筑起了一道屏障,子弹不长眼呐!群众豁出命来保护他。新中国建立后,于得水列出了一张几十人的名单,逢年过节他都催爱人按名单寄钱寄物。工资大部分寄出去了,他一家人只能省吃俭用。始终不忘从哪里来,始终不忘为什么出发,鱼水情长永不分。

张玉华将军骨灰埋葬在天福山上


在天福山起义纪念塔旁,有一棵不起眼的松树,这里是威海籍开国少将张玉华的骨灰埋葬地。

张玉华骨灰埋葬处
 
2015年9月3日,张玉华作为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成员,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经过天安门时,张玉华用颤颤巍巍的右手,
敬了一个郑重无比的军礼,他的眼睛虽不如昔日明亮,却饱含深情。这一幕,令无数人热泪盈眶、记忆犹新。
 
2017年9月10日,张玉华因病在南京逝世。9月16日,张玉华将军的遗体在南京火化。遵其遗嘱,骨灰由其亲属送回文登,埋葬在天福山上。
 
“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在天福山领导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张玉华任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他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牛一杰说,老将军骨灰埋葬时,遵照其遗嘱,丧事从简,仪式现场仅直系亲属和少数工作人员参加。
 
周边群众得知老将军骨灰埋葬在天福山上的一棵松树下后,几乎每天都有人前来祭奠。“老将军的遗嘱是丧事从简,一开始没有立碑,大家不知道老将军骨灰埋葬地的具体地点,纷纷到纪念馆打听。面对群众对老将军的敬重之情,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我们才找了块不大的石头,刻上了老将军及其爱人的名字,安放在松树旁。”牛一杰介绍。
早在2001年,张玉华就写下了遗嘱:“我活着为人民,我的后事也要为人民着想,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去做于死者无益、于活者有损的事。”
 
起义选在天福山举行,首先是因为胶东党组织早期在这里开展活动,党的群众基础好,这一带在党内被誉为‘小苏区’;其次,天福山位于文登、荣成、威海卫交界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便于隐蔽地开展革命活动。
 
 
打响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
——天福山起义纪念塔碑文敬读

 


 

文登天福山起义,文登红色教育,文登红色文化,红色胶东,胶东第一枪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乳山—胶东育儿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