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薪火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专注党性教育培训 红色文化传承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13361190723 13361190723
当前位置:主页 > 基地介绍 > 文登乳山基地 >

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

文章出处:未知 人气:发表时间:2021-03-06
                            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

背景

1942年,敌后抗战正处在最艰苦的困难时期,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的扫荡。这一年内,日军千人以上的大扫荡就达40多次。在多次的扫荡中,尤以1942年冬对胶东的大扫荡最为残酷。11月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抵烟台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作战目标是:歼灭以山东纵队第五旅及第五支队为基干的胶东军区部队,确保青岛、烟台间的交通。

扫荡

1942年11月17日,日军从青岛、高密出动600多辆汽车,满载大量兵员和作战物资,沿烟(台)青(岛)公路和烟(台)潍(坊)公路,气势汹汹地驶往莱阳、栖霞、福山等地。21日开始,猥集在这些地方的日伪军,分成无数小股,倾巢出动。驻牟平县水道之敌由东向西推进,其余之敌则从西、北,分路向东、向南平推。

冈村宁次企图以他处心积虑所设计出来的这一空前毒辣残酷的新战术——拉网大扫荡,把中共胶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消灭。但是们的主力部队和党政领导首脑机关,却早已在敌人的行动开始之前,就灵活地跳出了网外,到敌占区里去打击敌人。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也在当地党政组织和八路军的组织和掩护下,在敌人的拉网过程中纷纷突围出去了。

但由于日军的围追烧杀,合围网仍迅速地向着半岛的中心推进、收缩。1942年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敌人一齐集拢到了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马石山四周,“网”即将在此收口了。牟平、海阳、栖霞等县群众数千人,还有部分地方干部、八路军的伤病员以及少数与大部队失掉联系的战士被拉入“网”内。

日军扑到马石山,才发现胶东军区和第五旅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党政领导机关也不见踪影,便恼羞成怒,见人即杀、见房就烧。23日至24日,日军对被围在合围圈里的抗日军民大施淫威。马石山周围各村半数以上房屋被烧,到处是残垣断壁。马石山西的草庵村,全部房屋被烧光。23日夜,部分日军在下石硼村宿营,全村的禽畜被吃得精光。据幸存人讲,这次扫荡,村村遭劫,户户蒙难,马石山上尸骨遍野。有关史料记载,日军此次扫荡,仅在马石山周围就残杀抗日军民503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
       突围

正当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时,被围在“网”内的八路军指战员挺身而出,发起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

当时,被围在马石山的八路军部队有:胶东区公安局警卫连第三排、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五旅第十三团三营七连二排六班、八路军胶东军区第十七团三营七连、第十七团的二营、第十六团的三个营、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等。另外,从乳山市民政局的《烈士英名录》中查知,牺牲在马石山战斗中已知名的27名乳山籍烈士所在单位还有:牟海县独立营、第五旅第十三团一营二连、十四团二营、十七团一营、第五旅侦察连、第十七团一营、胶东军区后勤处警卫连、胶东军区兵工厂、胶东行署等。

为了粉碎日军这次的大扫荡,以胶东区公安局干部和警卫部队为主的部队组成了“胶东军区战时戒严指挥部”,在中心根据地组织和领导群众坚持反扫荡。指挥部下设3个小分队,公安局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王殿元和公安局三科科长唐慈带领警卫连第三排为一个小分队,在马石山南麓地区同群众一起坚持反扫荡,解救被敌人包围的几千名群众和地方干部。23日白天,他们在马石山南面的下石硼等几个村庄和村干部一起组织群众转移,夜里,他们又和地方干部及民兵一起,带领群众一批批地顺着敌人布防薄弱的山峦沟壑突围,先后有7批1000多名群众在他们的掩护下,安全突围脱险。24日拂晓,为了牵引敌人的兵力,使被围的群众和地方干部有更多的机会冲出虎口,王殿元把部队带到马石山主峰,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天亮以后,敌人开始从南坡向山上进攻,战士们以古石墙为掩体,居高临下,同仇敌忾,顽强抵抗。他们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直到天快晌午了,敌人也没攻到山顶。日寇从南坡攻不上,便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从马石山主峰的北坡进行包抄,最后终因寡不敌众,王殿元和第三排的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胶东军区第五旅第十三团三营七连由指导员带领,赴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归途恰遇日军开始扫荡。为便于突破敌人包围,指导员决定各班分散行动。二排六班10名战士本可以轻而易举地突围出去,但他们看到村村浓烟滚滚,到处尸横遍野的情景,听到孩子们的呼叫和妇女们的哭泣声,便毅然留下来,同地方干部、民兵组成一个战斗的集体,带领群众连夜突围。他们分3个战斗小组,冒着敌人的弹雨,往返3次,掩护了近千名群众冲出火网安全转移。当他们第4次冲进包围圈准备带领群众突围时,天已大亮。马石山周围枪声越来越密,敌人倾巢出动,开始合围收网。几架飞机绕着主峰一带低空盘旋。为了吸引敌人,他们且战且退,退到马石山主峰南侧一道石墙和几处天然岩石处顽强地坚守着。第七连二排六班的这10名战士先后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的多次进攻。最后只剩下班长和两名战士,子弹打光了,敌人冲上来时,三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战后,人们说不出这10名战士的姓名,然而,他们却在群众中赢得了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那就是“马石山十勇士”。

同时,胶东军区第十六团一营在马石山南坡组织千余群众胜利突围。该营三连一排掉队后,在马石山北麓组织三批群众数百人先后突围脱险。24日拂晓,该排在指导员指挥下,与围敌英勇搏斗,最后弹尽力竭,壮烈牺牲。

同日,胶东军区第十七团三营七连百余名战士在马石山东坡打退日寇5次冲锋,弹药用尽后,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率部与敌拼刺刀,毙敌伤敌数十人。最后,除十几人被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在排长许书礼带领下,乘黑夜连续两次冲进包围圈,救出数百名群众。当他们第三次冲进包围圈时,天色已亮,日军加强了火力封锁,许书礼和十几名战士被围在东马石山顶,弹尽路绝,全部壮烈牺牲。

在抗日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军这场历时40天的扫荡,不仅没有达到消灭胶东八路军的目的,反而处处遭受打击,被拖得筋疲力尽,付出了巨大代价,不得不于12月28日前全部撤回原防。


十勇士的名字虽然没有全部留下来,但他们的壮举,却受到后人的景仰。史学界也在《胶东军区军史简编》、《胶东八年抗战史》和《山东省志》(军事卷)中作为重要史料载入史册,为胶东战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1970年10月,乳山县革命委员会为纪念在马石山牺牲的抗日军民,修建了马石山烈士陵园。

2005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永远的丰碑”栏目中,以《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群体——王殿元等十烈士》为题,再一次缅怀了十勇士的英勇壮举。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马石山十勇士”位列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