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琴纪念馆
沈秀芹纪念馆
沈秀芹纪念馆位于成山林场场部驻地,2015年在原有的纪念馆基础上进行扩建, 2015年6月25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沈秀芹纪念馆以沈秀芹生平事迹为主线,展现沈秀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揭示沈秀芹精神的实质核心,表现沈秀芹精神永恒的历史本质,诠释了沈秀芹刻苦学习、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高尚而纯粹的人生。
沈秀芹生于1941年,荣成市俚岛镇国家村人。1961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65年入党,1968年任成山林场副场长。在林场任职期间,她带领工人大力建设林场、保护林场,使林场大变样。1970年1月1日,沈秀芹在埠柳突遇供销社发生火灾,她带头救火,因严重中毒抢救无效牺牲。1970年6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新华社长篇通讯《把一生交给党安排》,称赞沈秀芹是“千千万万革命青年学习的榜样”。
29岁,在花一样的年纪壮烈牺牲,让人惋惜,更让人心痛。
沈秀芹1958年7月考入荣成县第六中学,1961年7月初中毕业。当时党和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村建设。沈秀芹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此她就一心扑在集体上,被称为“铁脚姑娘”。
当沈秀芹看见生产队种小麦的肥料不足时,心里十分焦急,就带领生产队上的团员青年积绿肥。秋天的一个晚上,她领着团员国学英和弟弟沈福胜来到东海边捞海苔草。这晚涨大潮,海水“呼隆呼隆”向岸上扑来,令人悚然。沈秀芹顾不得这些,纵身跳进水里就捞了起来。在她的带动下,国学英、沈福胜也跟着下了海。他们三人忍着寒冷和饥饿,顶着潮水,一夜共捞海苔草2000余斤。1962年7月,沈秀芹的父亲买回几十斤虾肥,让她去喂自留地的秋玉米。沈秀芹早就看到生产队有块秋玉米因缺肥而枯黄,就背着父亲把这些虾肥全都喂在队上那块地里。不久,下了一场透山雨,队上的这块玉米变得乌黑发亮,而沈秀芹家的秋玉米又矮又黄。后来,父亲回家问沈秀芹怎么回事?沈秀芹照实说了。父亲听了,觉得孩子说得有理,不但不责备她,反倒支持她,说:“别急,住几天,我再给队上多搞些虾肥。”以后,父亲果然又买了许多虾肥送给生产队追喂地瓜。
1963年春天,生产队栽的地瓜苗子因生了黑斑病死了一片。沈秀芹不声不响地自己出钱买来地瓜芽子给队里补上。过了几天,队上的瓜苗又死了一些,沈秀芹把自家留地里的好瓜苗,拔出来补到生产队地里。
当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半夜里忽然下起大雨。沈秀芹被雨声惊醒,顾不上家中房子漏雨,翻身下炕,操起铁锨就往外跑。妈妈不放心,忙叫醒沈秀芹两个妹妹跟去作伴。两个妹妹好容易淌过水深流急的南河才找到了姐姐,只见她正在奋力给队里地瓜地排水。见此,两个妹妹也冒雨蹲下来用手扒土,三个人一直把那片地里的积水放完了才回家。回家后,沈秀芹又冒着大雨跑到场上。她见玉米种被大水冲进场边刺槐沟里,就钻进沟里去摸。她的手和脚被棘子刺破了,还是忍着疼痛顺着水沟捞,直到天亮才把玉米种全部捞了上来。
1966年8月,组织上任命沈秀芹担任国营成山林场副场长。为尽快治服荒沙,扩大造林面积位,林场决定利用冬季农闲季节,种桑植槐,改造沙滩。寒冬腊月,沈秀芹总是第一个到工地,打碎冰层,赤着脚在没膝深的冰水里翻沙挖泥。由于寒冷,她的两条腿裂出道道血口,并有多处冻破化脓。她一直坚持干了70多天,带领大家如期完成了整地任务。
同类文章排行
- 威海市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公布!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郭永怀故居正式开放 永怀教育学院同日揭牌
- 郭永怀故居正式开放 永怀教育学院同日揭牌
- 威海市第三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公布!
- 威海市第二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公布!
- 为什么大公司的高管们都爱练咏春?
- 威海市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公布!
- 威海市第二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公布!